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专业设置 校园资讯 教学教研 招生就业 联系方式 在线报名 学生作品 线上教育 信息化管理系统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校园风貌
教学设备 课件下载
机构设置 办学理念
 
 校园政务  
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讲师... 2011 27 星期六
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讲师... 2011 27 星期六
专业技术岗位(讲师二级... 2011 27 星期六
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讲师... 2011 27 星期六
专业技术教师岗位(讲师... 2011 27 星期六
专业技术岗位(讲师三级... 2011 27 星期六
 热点新闻   <
2023年招生计划一览表(全日...
学校交通示意图
市第二技工学校部分毕业生就业单...
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就业网络
校园禁毒宣传大会
2017年湛二技技能节开幕
清明节期间,学生代表进行爱国主...
市委陈光祥常委、副市长陈伟杰一...
新闻中心>> 校园公告>>校长孙建平2022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添加时间:2022-12-20 点击:3789 次 文字大小:

湛江市第二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建平

述职述廉报告

 

 

2022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清正廉洁的作风,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建统领,扎实抓好政治思想建设

本人坚持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带头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七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织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参加各级学习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带头给党员上党课、给全体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加强沟通联系;指导制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方案并推进实施,带领班子及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认真参加培训,参加了2022年全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培训,聆听多名专家和领导的报告,提高了自己对技工教育宏观战略把握能力。

二、深化机构改革,建设担当作为干部队伍

顺利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率领班子成员努力做到讲大局、讲团结、讲正气、讲协作;根据市直职业学校“三定”方案的批复,结合学校实际,推进落实内设机构整合、教育教学机构设立,完成中层干部轮岗调整,并依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提拔任用,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中层干部骨干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学校重大问题由校务会议、党委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创文巩卫、乡村振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工作部署。

三、疫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

定期组织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布置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指导完善各类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大力支持配合社区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点相关场地和人员准备;根据上级通知要求,部署校内师生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配合做好转运湛江籍驻广州市海珠区技工院校学生离校返乡工作;坚持推进全校师生新冠疫苗接种。2022年,全校师生无报告1例新冠感染病例。

四、思政教育为先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开展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管理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立德树人。坚持每周组织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课堂,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活动;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开展“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红歌颂中华”等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爱国主义、诚信、法制、安全和社会责任感等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建设平安校园;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文明监督岗活动;关注学生生活需求,督促整顿食堂卫生,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及时做好校园设施维修维护,美化学生住宿环境,解决学生宿舍饮水难、用热水难问题。

(二)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搭建平台,展示学生风采。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识图与CAD设计竞赛、参加2022年御唐府杯湛江市“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均收获个人和团体奖项;主办中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平面设计竞赛项目广东省选拨赛湛江市选手选拨赛,充分展示学生技能水平,通过选拔,我校学生将代表湛江市参加省赛;举办团知识讲座、趣味运动会、墙报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的文体素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申报评选职称;向湛江市人社局推荐市高技能人才、市精品课评选及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织优质公开课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三)坚持拓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学校内涵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的动力。2022年,与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分别在校方和企业方挂牌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在学校设立冠名班级,企业方赞助设立每年10000元的“奖学金”;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廉江市罗二酒店签定合作协议书,推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提升;与湛江市新起点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校校合作,进行相关专业合作共建,拓展招生渠道,推进多元办学模式。

五、精心谋划,做好学校各项重点工作

(一)招生就业工作

招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学校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针对近几年学校招生下滑的严峻形势,一是统一认识,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全局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把招生工作当做事关学校生存的大事,积极寻求对策,加大招生力度,多次研究招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加强与初中学校的交流;三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创新学校招生思路,改革招生办法;四是结合往年经验教训,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招生工作和学生巩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共招收新生708人,学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积极与企业对接,广东生益科技、珠海格力、湛江钢铁集团、冠豪高新等超过60家优质企业到我校招聘,成功招聘学生300多人。

(二)新校区建设工作

截止2022122日,新校区一期工程施工累计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98.9%,竣工验收在即;为做好新旧校区搬迁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拟定各类搬迁方案,组织开展新校区搬迁信息化、生活及教学辅助设备设施、实训设备设施等三大项共14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并积极推进各项目实施进度;扎实推进新校区二期建设。

(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在定期召开的校务会议中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定期组织对校内各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校内所有实训场地均做到管理制度上墙、实训前安全生产教育;指导制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多种形势开展安全生产宣传。

(四)坚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充分肯定我校在徐闻县曲界镇驻镇帮镇扶村2名同志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及生活,亲自带队到学校对接的帮扶点开展调研,尽力筹措资金,向工作队拨付工作经费2万元,调配2台电脑给工作队办公使用。

六、廉洁自律,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及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分工范围内各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带头遵守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不良腐朽思想侵蚀和“四风”问题每年组织纪律教育月活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组织排查廉政风险点19个并指导落实整改遵守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学校党委会议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三重一大”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没有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管好配偶、子女,如实报告个人事项;不任人唯亲;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学校“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

七、存在问题与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存在问题

1、未能充分用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工作。虽然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方案坚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但理论联系实践深度不足,用理论指导学校工作开展还有所欠缺。

2、未能充分发挥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虽然通过机构改革完成了学校内设机构整合和教育教学机构设立,也对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调整及提拔,但干部老龄化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对学校仍缺乏发展信心和工作激情。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1、继续强化理论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联系。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做好自我学习与提高,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

2、谋划好干部队伍建设。借助新校区建设,新旧校区搬迁,学校升级发展的良好时机,统筹做好人才引进计划并推进落实,解决学校干部老龄化的难题。

3、积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新校区建设竣工验收在即,学校也面临发展的转折点,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我将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根据上级的指导意见,全力以赴做好新旧校区搬迁工作,并以新校区为依托,努力建设高水平技工院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212月8日

 

学校简介 | 专业设置 | 联系方式 | 在线报名 |教学教研
地址:湛江市霞山区人民大道南106号 邮编:524001 招生热线:0759-2209922 就业热线:0759-2671607 传真:0759-2671607

粤ICP备11037546号